您所在位置:

新闻动态>高新技术>内容>

南宁市首例!携手名医成功开展电生理定位下“运动皮层电刺激术”,为患者解除剧痛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来源: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阅读次数:

我院于2024年1月27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洪钿教授签约成立专家工作室,是我院在神经外科领域实现医疗技术能力新突破的一大助力。张洪钿教授团队定期到我院开展技术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培训指导、门诊坐诊、手术操作等,使群众就医更加便利,真正让南宁市民乃至区内广大老百姓不出南宁,不出广西,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国内顶尖专家神经系统疾病外科治疗的医疗技术服务。近日,在张洪钿教授指导下,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开展三例四级手术,其中运动皮层电刺激术为南宁市首例,该手术为难治性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带来治愈新希望。

南宁市首例运动皮层电刺激术

病例回顾

    两年前,52岁的覃女士因脑梗死遗留右侧肢体顽固性、持续性疼痛,让她痛不欲生,彻夜不宁,在走访了多家医院,尝试过各种药物后,疼痛症状依然没有好转,给她和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我院神经外科团队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张洪钿教授对覃女士的病情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张教授指出患者右侧肢体疼痛为丘脑痛,这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该类疼痛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神经调控治疗即运动皮层电刺激术(MCS)。为解除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团队决定为覃女士实施“运动皮层电刺激术”的治疗方案,术中在电生理设备引导下标记中央沟,在患者的运动皮层置入皮层特殊电极片,通过电极释放电刺激,从而抑制病理性痛觉。在张洪钿教授指导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覃女士右侧肢体疼痛症状明显好转。

丘脑痛系中枢性疼痛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的一个治疗难题,许多患者往往因此出现抑郁、失眠等疾病。运动皮层电刺激术具有可逆、可调节、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主要适用于缓解慢性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独特的优势,代表着疼痛治疗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神经外科团队进行手术。(阎京凤 摄)_副本.jpg

运动皮层电刺激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该项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更多的神经系统疑难病人带来了福音,标志着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领域迈上新台阶!

今后,我院将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战略理念,与国际接轨,携手名医,勇攀医学高峰,以实际行动回应广大群众的健康期盼。奋力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进一步为南宁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提质增效,为加快首府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注入南宁卫健系统新活力、新动力。

 

特聘专家张洪钿教授简介

 图片1_副本_副本.jpg

医学博士,神经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学部七中心颅底病区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学部神经外科主任,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 干细胞研究室主任,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主要擅长领域如下:1、内镜和显微镜精准微创切除颅内肿瘤,是国内锁孔手术的倡导者之一,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微创手术治疗;2、国内脑出血临床和科研方面顶尖专家,国内脑干出血完成例数最多的专家,同时在国内最早致力于V级动脉瘤出血的重症和抢救治疗;3、国内率先开展移动脑出血卒中单元构建与车载手术研究,并开展国内第一例车载脑室外引流手术;4、国内率先开展脑卒中后遗症外科治疗的专家,对脑卒中后昏迷、偏瘫、肌张力障碍、吞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均开展了独特的外科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疗效;5、国内偏头痛外科治疗的发起人,致力于解决药物难治性偏头痛的难题;6、率先开辟新生儿神经外科,擅长儿童颅脑肿瘤及神经功能性手术。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介绍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成立于 2004 年,是医院重点学科,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一级临床科室,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重症监护、优质护理与神经康复多专业学科,致力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与研究。

神经科设有两个病区,开放病床 112 张,其中重症监护病床 16 张,科室配备中央监护系统、多参数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肌电图检查仪、脑电图检查仪、脑血管及颈部血管多普勒检查仪、神经心理测评设备、康复系列等医疗设备。

科室拥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雄厚的的人才技术优势,两 个病区医护人员 69 人,其中医生 27 人,护理 42 人,正高 级职称 5 人,副高级职称 6 人,博士 2 人,硕士 10 人。科室设有神经内科病房、神经外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神经电生理检查室、康复训练室、神经心理评估室、认知康复室、健康宣教室等治疗单元,主要收治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等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颅脑外伤、脑动静脉瘘以及颅内肿瘤和椎管肿瘤,神经病学亚专科相关疾病如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免疫疾病等各种神经内外科常见病、疑难病及急危重症。

在广西区内率先开展经桡动脉脑血管介入手术。目前可开展的手术技术包括: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如取栓、支架植入、动脉瘤栓塞等)、动脉瘤的开颅手术、各类颅内出血内镜手术、颅内肿瘤和椎管肿瘤的显微手术、重型颅脑损伤的开颅手术,脑卒中后遗症的外科治疗等,开展了快速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技术,从而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精准药物治疗。

参加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精准双抗行动”项目,参与大型临床研究“国家十三五精准医学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天坛医院《基于人工智能血肿扩大预测的脑出血高危人群早期强化降压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RESCUE BT3 研究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RICA-2 研究项目。主持“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面上项目一项,承担多项南宁市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获得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及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神经科专家简介

 符黄德.jpg

符黄德,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学习,对颅脑创伤的救治、脑血管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擅长脑出血的内镜手术治疗、动脉瘤等脑血管病的介入栓塞及开颅手术,对颅内肿瘤和椎管肿瘤的显微手术有较丰富经验;任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广西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委员、广西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广西区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委员、广西抗癫痫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曾主持广西科技厅、教育厅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5篇,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李胜愉.jpg

李胜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主任,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擅长重症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症肌无力危象、癫痫持续状态等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特别在神经介入诊疗各类急慢性脑血管病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开展急慢性颅内外血管闭塞再通术,颅内外血管狭窄球囊成形术和(或)支架植入术,动脉瘤栓塞、密网支架治疗巨大动脉瘤等手术。目前担任广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委员会神经内科常务委员等社会兼职,曾参与国内及区内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独著10余篇科研论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50-兰晓艳白底 (4).jpg

兰晓艳,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第二党支部书记、神经科一病区副主任,卒中中心技术副总监。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九届眩晕专业委员会暨首届前庭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常务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第一届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和电生理学组组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南宁市医学会第二届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宁市卒中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南宁市第六批医学鉴定专家、第十批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南宁市2021年百名优秀医师。

主攻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在神经科常见病及危重病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发表多篇医学论文,主持1项自治区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参与10余项市(厅)级临床科研项目,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广西适宜技术推广奖2项。

 

 谢姚屹.jpg

谢姚屹,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二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任广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二届神经重症学组组员,广西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南宁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南宁市卒中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2019年到德国柏林新克尔恩医院神经内科深造学习。擅长脑卒中、神经危重症及癫痫等疾病的治疗。参与广西区自然基金科研项目1项,主持2项临床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市(厅)级科研项目。

 

 吴志武.jpg

吴志武,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二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内科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任广西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南宁市医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南宁市卒中学会常务理事。主攻脑血管病的防治及康复,曾到匈牙利德布勒森医学院、北京康复研究中心等多个神经医学中心进修学习,擅长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及预防,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管理、急性脑卒中救治、脑卒中继发功能障碍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曾主持1项、参与10余项市(厅)级临床科研项目并获南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